发布时间:2025-10-15 18:04:42    次浏览
为配合《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证监会令第128号)实施,日前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参与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证监会公告〔2016〕24号),明确了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人开展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下“港股通”相关业务有关事项的具体要求,已于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介绍,《指引》共十三条,整合了原有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人“港股通”相关监管文件,总体上与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沪港通”相关监管要求相一致,同时将适用范围扩展至包括“深港通”在内的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此外,针对“深港通”推出后“港股通”出现两条买卖盘传递通道,投资者“港股通”交易可能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指引》要求证券公司切实做好投资者教育、风险揭示等相关工作,更好地保护“港股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证监会周五盘后再发信号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周五(10月14日)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日前,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参与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指引》。指引整合了《证券公司参与沪港通的通知》和《公募基金管理人的指引》,并将其扩展到深港通,其中,明确了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人参与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时港股通的相关规定。而在9月30日,证监会也发布了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规定援用2014年6月沪港通的原则和市场主体权利义务和职责等大部分内容,并涉及三方面变化,一是适用范围由沪港通拓展至深港通,二是投资者适当性遵循属地管理原则,三是为未来货币兑换机制的完善预留了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报道,10月13日,港交所于深港通推介会后会见传媒。深交所副总经理王红表示,11月中旬全市场的技术系统都可准备就绪,而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则表示,通车日以周一为优先考虑,目前,市场预期深港通将于11月中旬完成系统准备后的某个星期一开通。 各路资本闻风而起 外资布局再度加速 早已经闻风而动的各路资本都在寻求深港两地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自从国庆假期以来,北上广的多家基金公司争相在香港发行基金产品,额度紧缺的QDII产品更是发行首日便售罄,此外对资金敏感的保险资金、实业资金也在布局港股市场;另一方面,自从监管层密集发布深港通推出的消息以来,根据统计,QFII逆市调研了28只个股,歌尔股份、科华生物、胜利精密、先导智能均被4家QFII调研,宋城演艺、信维通信QFII调研机构家数均为3家,显示出QFII对于深市股票的集中看好。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底,已经有300家境外机构获批QFII资格,获批投资额度815亿美元;210家境外机构获批RQFII资格,获批投资额度5103亿元人民币。今年8月以来,已经有不少QFII基金主动调研深市上市公司,从已经调研的28只个股市场表现来看,苏大维格、长盈精密、歌尔股份、欧菲光、科华生物、和而泰和信维通信7只个股8月份以来累计涨幅均在10%以上,分别为:44.96%、24.52%、16.50%、13.77%、13.70%、13.17%和12.39%。值得一提的是,安洁科技、东阿阿胶、歌尔股份、海大集团、海鸥卫浴、科华生物、利亚德、梦网荣信、欧菲光、森马服饰、世联行、顺络电子、宋城演艺、苏大维格、信维通信、长盈精密和中材科技17只个股8月16日以来受到了QFII、险资、阳光私募三大机构的集中调研,尤其是歌尔股份,其已经有挪威央行和瑞士信贷两家QFII持股超过3000万股。 QFII为何总能精准抄底 外资抄底A股最成功的案例为上一轮大牛市前。2005年因为监管部门启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6月,A股市场迎来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上证指数跌破千点。彼时,除了QFII几乎还没有人闻到牛市的气息。QFII继续加仓,上市公司2006年一季报中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统计数据显示,QFII当年一季度投资股票的市值为183.95亿元人民币,在2005年四季度的104.05亿元的基础上再提高了76.79%。在此过程中,当A股众多投资者纷纷夺路而逃时,以QFII为代表的外资开始进场抄底。而且,外资此次还抄了个“世纪大底”。上证指数最高曾涨至6124点的高位,此轮牛市行情也让外资赚得盆满钵满。业内人士认为,或许这与QFII拥有独特的信息优势不无关系。中国经济转型正在发酵,创新产业撑起一片天,A股中小盘将有机会开创出全新格局。若深港通于11月中下旬开通,A股中白酒股、中药股等低估值特色板块都是香港或其他国际市场所缺少的标的。来源:证券之星,证监会官网